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徐勇 >> 正文
 
    县域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支点
2012年05月12日 | 作者:徐勇 | 来源: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第12期 | 【打印】【关闭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发展,这是党新时期领导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统筹发展的难点是城乡统筹,因为我们三化①不同步。而城乡统筹必须找到一个支点,即从什么地方着手、着力点在哪个地方。这个支点就是县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县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县域是国家的基本和完整的行政和经济组织的单元,县镇以下的乡是不完整的政权,所以国人说“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现在还不能说我国是天下富,就是因为我们郡县还不富。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础在县。当前,我国县域覆盖农业总量的90%以上,是农业产品的高密集区;涵盖人口总量的80%,是人口的高密集区;涵盖国土面积的90%,是国土资源的高密集区。同时,县是城市的尾、农村的头。因此,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县。

最近几年我国特别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但是现在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新的战略背景下的发展。县域发展、县域统筹首先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最近比较流行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新概念,是借用工程的一个概念,即从最高层开始,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确定目标、自上而下一层层进行设计。顶层设计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我们以往的发展往往缺乏对规律的认识,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却也遭受重大挫折,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规律的把握,对方向的把握,所以不断的“翻烧饼”、折腾。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讲到,我们30年最大的体会有“三不”,其中一“不”就是不折腾。但是要不折腾必须要有一个目标,一个科学的目标。现在中央认识到了这一点,地方上的发展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在县这一级,它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业是一种自然放任的行为,这样就使农村工作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一些地方的领导决策往往是个别决策、感性决策、经验决策。有人讲地方干部是“三拍”干部:要政绩突发奇想拍脑袋,遭到置疑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情拍屁股走人。当然这是不恰当的比喻,但是也说明了我们决策的科学化程度还不高。在做县域统筹的时候,统筹的意识更要强化。在三化同步的大格局下,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考虑到三农的统筹,即我国不仅要解决农业问题,还要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立于农字头本身就要统筹。三农怎么统筹?三农以外还有工业,还有第三产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也就是要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和本县的具体实现战略进行科学论证,给自己的发展定位定向。这两“定”是非常重要的。“十二五”规划首先是定位。定位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呢?农业现代化短腿。定了位以后才能定向,定了向才有目标。在这两定中县委书记就是战略规划师。

世界发展有两种变迁的方式,一种是自然变迁,一种是规划性变迁。在农业时代,自然经济是自然而然的一个发展过程;规划性变迁是工业时代。当前,整个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但是人的观念仍停留在农业时代。这里面也有一个过程,如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最初也没有科学规划,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出现把城市和农村统筹规划的理论和政策,即“田园城市”构想。

县域统筹的基础是主体功能区化,主体功能区是专业化、区域化的分工,这个提法与我党长期实行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且具有更为科学、明确的含义。县域统筹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不同的部分构成。当前地方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讲统筹只讲统。有些地方基层干部经常说统筹统筹,一统就“愁”;甚至认为统筹就是把下面的资源拿到自己手上,进行调控。这种思路是与科学发展不一致的。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各个部分的有效运行,应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当今的县域统筹包括不同的产业和领域,因而需要根据地域特点进行区域性分工,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最后达到百业兴旺。现代世界是一个分工、分业的世界。马克思认为大工业之所以能够战胜农业,奥秘就在于分工和专业化。一个地方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绝活。一个地方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且都做到极致化,这样才能实现差异化发展,而不是同质性竞争。这方面广东省云浮市远远走在全国前列,有很多经验,在各个地方形成了错位式发展,逐步展现出县域统筹的基本格局。这里面更重要的是指明了一个理念、确立了一个方向,表明发展农业也是有出路的。内地现在普遍有悲观情绪,认为农业是包袱。湖南、湖北是三农比较集中的地方,当地干部往往和广东比,认为广东靠工业致富了,他们也要搞工业,农业就是一个包袱。其实我们应当看到,错位发展不仅是推动了农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指明了农业也是可以致富的,并给其他地方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果没有找到以农致富的点,也可以创造出这么一个示范点。这在世界上也有范例。最典型的是荷兰,其人均耕地为0.8亩,农业劳动力只占世界的0.02%,耕地不到世界的0.07%,但是他们出口的农产品份额占世界的9%,这说明农业是有出路的,它的秘密就在于特色农业。因此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应当是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的产业区。

县域统筹的关键是科学统筹,在分的基础上必须要有科学的统,没有科学的统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分。现在很多地方之所以搞重复建设、村村点火、乡乡冒烟,就在于干部考核标准一个样,财政支付一个样,导致务农吃亏,谁务农谁吃亏。一亩地用来修厂房还是用来建猪场,产出完全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能赚钱谁干什么,当然要往工业化方向发展,往发展工业这一条路上挤。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农业会成为口号农业呢?说起来是重中之重,放下来轻而又轻,就在于考核标准和财政基础。所以没有科学的统便很难有合理的分。广东省云安县在这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它开始破解了如何分的机制体制问题,用国土面积极小的工业区的产值补贴其他区域的财政,避免大家都挤在一条路上。这破解了中国县域发展的一大难题,堪为一大典范。

 

注释:

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建议里面首次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科学发展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