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孙立平 >> 正文
 
    从稳定观到秩序观
2012年08月21日 | 作者:孙立平 | 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 【打印】【关闭

我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里谈到,在看待当今的稳定问题上应该有一个新思维。我这里讲稳定观和秩序观这个题目,实际上有一个考虑,即改革已经进行了近30年,我们面对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现在有没有可能用一种新的秩序观来弥补过去那种被动的、预防性的稳定观的不足。

秩序观和稳定观是不同的,这里的“稳定观”指的是过去在“稳定压倒一切”方针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当时,强调“稳定压倒一切”,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执行过程中有一种倾向,即稳定问题被估计严重了甚至泛化了,稍有问题就认为影响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机械、绝对的、防御性的稳定观。这种稳定观是想把一切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而秩序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弹性,其思路是要形成柔性处理社会矛盾的方式,形成体制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容纳能力。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分析社会问题,首先面对的一个情况是,如何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进行准确的定位。准确的定位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两年前曾经讲过中国进入利益时代或者利益博弈时代,这是我们定位当前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一个最基本的背景。前一个阶段人们在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那么,现在人民内部矛盾究竟是什么,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利益矛盾。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应当说是我们社会当中的一种惯常现象。但是必须看到,这种利益的冲突、矛盾和政治的矛盾、意识形态的矛盾、文化的矛盾、宗教的矛盾、民族的矛盾是不一样,后面提到的矛盾是很难缓下来的,往往是你死我活,但是利益的问题不一样,利益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理性矛盾,这样的矛盾绝大多数是可以用谈判、妥协、讨价还价的方式来解决的。

如何超越稳定、重建秩序呢?我们需要做的主要有:第一点如何提高我们的制度对于冲突容纳的能力。一出现点问题就如临大敌,是和我们这个制度缺乏对社会矛盾的容纳能力有直接关系的。比如说美国在打伊拉克的时候,几百万人上街反对小布什的政策,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美国天下大乱了,出了问题了。为什么在和平时期,几

十个农民工上街讨要工资,我们就会觉得不稳定了呢?这个与我们的制度容纳矛盾冲突的程度很低有很大的联系。往往不在于有没有矛盾,有没有冲突,而在于能不能容纳矛盾,容纳冲突。

第二要形成用制度化的方式去解决矛盾的一种机制。这种制度化的方式主要是指程序化、法制化。闹事的情况总是在发生,但是闹的背后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闹?这是因为事情往往是不闹不行,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所以才闹。如果不闹就会解决,人们还会闹吗?上访不是人们的一种爱好,如果有一个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闹事的逻辑就不会发生。

我们要有信心来建立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生活新秩序,即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学了十七大精神之后,我觉得可以加上一个限制词,建立以表达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机制。当前,不同的群体在争取自己的利益方面出现了不平衡,有的群体有能力为自己争取利益,有的则没有能力为自己争取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需要通过权力的均衡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机制。十七大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词,即“表达权”,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我觉得利益均衡的机制可能需要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