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项继权 >> 正文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及供给现状——基于全国 29 省市 (自治区) 抽样调查的分析
2012年10月25日 | 作者:项继权 操家齐 | 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 【打印】【关闭

农村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农村企业及乡村组织。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需求。能否充分满足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判断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及金融服务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为了了解广大农民的真实金融需求状况,了解广大农村各类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探讨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听取来自农村基层对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建议与呼声,2010年1~3月,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状况和需求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及实施结果

此项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基本状况。由于农村金融需求多种多样,既有农村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生产融资的需要,也有农民个人和农户生产生活的融资需要,也有农村集体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要,为此,此项调查选择农民(农户)、农村企业及村委会组织为调查对象,并采取抽样方式确定问卷样本量。

根据样本总量,我们按各省市和自治区农村人口数、村委会分别确定各省市自治区样本量。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及可操作性,我们选择一般条件估算的值2401作为样本量。此次调查共发放农户问卷2400份,回收2356份,回收率98.2%,有效问卷2328份,有效率97%;共发放村或社区问卷100份,回收96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89%;共发放农村经济组织和企业问卷100份,回收90份,回收率90%,效问卷81份,有效率81%。

从农户的基本情况来看,被调查者中男性1568人、女性716人。年龄结构是18~25岁280人,26~35岁446人,36~45岁599人,46~55岁566人,66岁以上295人。被调查者的职业状况是在本村务农的有1256人,在本村务工经商的有316人,当村干部的有90人,在村外就业的有562人。被调查者的教育程度是不识字151人,小学543人,初中982人,高中或中专417人,大专102人,本科以上71人。

二、农户的金融需求状况

农民的金融需求,体现在存款的需求、投资的需求以及贷款的需求等方面。农民有了收入,就会考虑存款,或者投资理财。因此,我们首先了解了农民的收入状况。

1.农民的收入状况

在回答“您家2009年年收入大约是多少”这个问题时,有55人不到1000元占2%,1000~3000元占4%,3000~5000元占8%,5000~10000元占16%,1万~1.5万元占23%,1.5万~3万元占24%,3万~5万元占14.32%,5万以上占8.92%。不过,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受访者中经商、打工及村干部占的比重较高,达43.5%,这可能提高了农民总体收入水平。

农民近三年的主要收入来源分别是种植收入和打工收入,选择种植收入的有1175人,占43%;选择打工收入的有1035人,占37%。

2.农民的支出状况

受访者近三年生产方面投入或支出最多的项目从高到低分别是:购买生产资料(种子、农药、肥料等)、购买农机具、其他、雇请人工、灌溉、使用机耕,尤其是生产资料投入占到71.18%。这一方面可能表明农民加大了农业生产的投入,但同时,也与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有关。

近三年农民生活方面投入或支出最多项目分别是:小孩上学(36.24%)、建房(21.97%)、家用电器及交通通讯工具购置(15.58%)、看病(12.65%)、人情往来(10.15%)等。这说明虽然农村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减免、书本免费、补贴住宿费,大大减轻了农民的教育开支,但是,小孩上学及教育依然是农民生活方面的最大支出。而建房列第二位,表明随着农民收入状况的改善,改善居住质量成为普遍需求。而家用电器及交通通讯工具购置这样的非刚性需求的上榜,更说明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另一方面,经常被人们视为不合理开支的“人情往来”,在农民生活开支中的比例并不大。

3.存款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在银行(信用社)有存款的占61%,没有存款的有39%。这不仅说明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有钱可存。但同时,回答没有存款的比例也不低,这也许是部分农民对“露富”存有戒心,但同时也显示相当数量的农民“无钱可存”或缺乏存钱的习惯。

对于农民存款的银行机构,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分别是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工商银行、其他银行。这表明信用社在农村依然是农民存款的首选,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是农民存款的主要服务者。另一方面,农村邮政储蓄发展很快,在农民存款服务上超过工商银行,居第三位。

在回答“您周围有没有人把钱存入或贷给(法定之外的)非银行的公司”这个特意设置的问题时,依然有381人回答有,比例是17%。这说明把钱存入或贷给(法定之外的)非银行机构,虽然不是主流,但绝对不是一个应该忽略的现象。

4.借贷情况

(1)从银行贷款

只有21%的受访者表示从银行贷过款,仅占受访者总数的1/5强;而79%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向银行贷过款。

(2)从信用社贷款

从信用社贷款的比例明显比银行高,26%的人在信用社贷过款。

(3)政策性贷款

在回答“您从上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获得到资金支持(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贷款或扶贫贴息贷款)吗”这个问题时,有9%的回答获得过,没有获得过的则占91%。

(4)向亲友借款

统计结果表明,高达78%的农民向亲友借过钱,74%的农民被亲戚朋友借过钱。这说明在现代农村社会,向亲友借钱依然是农民借贷的主渠道。

(5)法外高息贷款

统计结果表明,有8%的人从(法定之外的)非银行的组织或个人高息贷过款,这表明当前借高利贷依然是农民借贷的途径之一。

(6)借贷的数量

有借款或贷款的农民中金额在1万元以内的占51%,这表明农民的借贷普遍是小额信贷;1万~5万元的占37%,也比较普遍;5万~10万的占8%;10万以上的最少,仅4%。

(7)借贷的用途

在回答借贷的用途这个问题时,从高到低的排序是:建房36.89%,生产24.30%,小孩上学20.08%,治病8.02%,其他10.71%。这里的顺序与前面的农民的支出顺序略有不同,建房列为贷款支出之首,生产居第二,教育为第三位。这表明仍有部分农民因治病及教育而贷款。

5.投资情况

当问近年家里的余钱如何使用时,相当数量的农民参加了一些投资,数据显示农民投资金融资产渐趋多元。11%的选择入股当地合作社、合伙公司,9%选择自办公司(即自己创业),5%选择投资股票,4%选择放贷,13%选择购买商业保险,9%购买债券,选择参与集资的高达17%。选择其他形式的有32%。

三、农户的金融供给状况分析

1.信用社与农民靠得最近

在回答“离您家最近的是哪家银行机构”这个问题时,57%的受访者选择了信用社,这说明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的收缩,只有信用社仍充当农村信贷主力军的角色,与农民靠得最近。另一方面,农村邮政储蓄正迅速发展。

2.仍有大量金融空白点

这些年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以消除农村的金融空白点,为农民工提供更方便的金融服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大量金融空白点,统计结果表明有36.1%的金融网点离农户家在3公里以上。这说明消除农村金融空白点的工作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3.相当部分农民认为存取款不便

从统计结果来分析,认为存取款很方便和比较方便的占多数,但仍有超过1/3的人认为不太方便和很不方便,对这一部分农民的需求也应引起重视,作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至于认为不便的原因,相当部分人认为是网点太少、距离太远,以及服务态度不好、利率太低等等。

4.多数农民认为贷款困难

统计结果表明,22%的农民认为从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很不方便,44%的认为不太方便,两者相加占66%,这充分说明,在农村依然是贷款难。

5.农民对获得银行贷款信心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对从正规银行机构贷款缺乏信心。大多数人在需要借款时首先想到的是亲戚朋友,其次是信用社,再次才是银行。还有少数人准备借高利贷。

6.贷款难的原因

农民认为向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困难的主要困难和原因依次是:手续太复杂,不方便(25%);没有关系,贷不到(22%);没有抵押财产,贷不了(20%);贷款利息比较高,受不了(18%);放款数量太少,不够用(15%)。

四、农户对创新贷款抵押方式的接受程度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针对农户的贷款需求,我们提供了一些创新的贷款产品选项,供农民选择,了解他们的接受程度。

1农民普遍对贷款的条件不了解

在回答“您认为银行机构,面向农村应该提供或者开辟哪些贷款类型”的选项时,排第一的选项是“不清楚”。这说明农民贷款怕麻烦,对金融机构信心不足,或者表明金融机构宣传不到位,与农民缺乏沟通,使得农民根本不愿意去了解这些贷款政策。

2.农民对用土地抵押贷款持谨慎态度

在回答“您认为为了贷款是否应该允许用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来抵押”时,有51%的人回答应该,49%回答不应该,两者旗鼓相当,可见对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问题,农民的态度是谨慎小心的。

3.农民基本能接受房产和林权抵押

统计结果表明,63%的农民能接受用房产抵押贷款,这比用土地抵押高了12个百分点,但也有37%的人认为不应该。愿意接受用林权抵押贷款的有58%,略低于用房产抵押贷款。

五、基本结论和若干政策建议

对全国农村金融需求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发展,金融产品也不断增多,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渠道,农村邮政金融服务也迅速发展,农民的金融需求和行为日益多样化。但是,农村金融服务仍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当前迫切需要加快农村金融网点的布局,拓宽农民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质量,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

1.农村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农民的金融行为多样化

当前农村金融已经从简单的存贷行为扩展到多个领域和多种类型。农民的金融行为日益多样化。农户的余款除了存银行之外,投资股票、基金等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也成为他们的选择。购买商业保险、债券的也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农民持有的金融资产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2.农民的金融需求多样化,生活消费投入需求强烈

从农民支出及借贷用途来看,购买生产资料、建房、教育、医疗等等都是投入的重点。但是,在当前的多种投入需求中,改善住房条件成为首先,生产居第二,教育和医疗则分列第三和第四位。这表明当前农村生活消费投入需求强烈。要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住房改造、教育医疗及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的信贷支持。

3.农民需求以小额贷款为主,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

当前农民的借贷需求普遍是小额信贷。这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也为我们推广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提供了良好基础。

4.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较慢,信用社担当金融服务的主角

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出于成本考虑,纷纷收缩农村金融网点,截至2006年末,农业银行网点位于县城(含县级市)的有7408个,较2000年减收952个;位于乡镇的有7229个,较2000年也大幅减少。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较慢,尽管各地成立了一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但截至2009年末,全国已有230家三类新型农村机构,其中开业172家(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筹建58家,还难以适应农户的需要,应加快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建设。

5.农村金融服务仍有空缺,加快农村金融网点的全覆盖

虽然近些年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农村金融网点的布局工作,但是,截至2009年底,全国金融网点空白乡镇还有2792个,金融网点空白行政村超过94.53%。此次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农村仍存在大量的金融空白点,接近40%的金融机构离村民的距离在3公里以上,“金融网点少、离家距离远”是农民普遍不满的问题。2010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实现三年消灭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目标,但是,这一目标仍仅限于乡镇,并未覆盖到村。不少地方由于乡镇规模太大,仍给农民造成不便,增加成本。应加快农村金融网点建设,合理布局,给农民提供更便捷经济的金融服务。

6.农村贷款难、服务差依然存在,应大力改进金融服务质量

当前农户对农村金融服务总体满意度不高,对改进服务期望很大。这种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存取款不方便”、“网点少、离家远”、“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上。尤其是农民普遍反映“贷款太难”。由于农民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向亲戚朋友借款以及高息贷款便成为一种选择。这不仅要求为农民贷款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也要求完善贷款机制,改善服务质量。

7.探索住房、林地和土地抵押融资方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农户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可抵押的财产和担保因此,如何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的范围,完善农民的信用和担保体系,是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应积极探索农村新的抵押方式,在为农民提供更多融资机会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