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不破这个二元结构,三农问题就解决不好,城乡一体化就实现不了。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所谓统筹,就是要兼顾、要协调、要平衡,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的城乡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同时还要建一个工作机构,从组织上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一、农村改革发展的前景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段不足百字的论述,把目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时代特征,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路径都说清楚了。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这是战略目标,是要达到的根本要求;二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是大的方针。古语云:不破不立,三农问题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不破这个二元结构,三农问题就解决不好,城乡一体化就实现不了。这两句都是十七大以来的新话,是新的共识,是积累改革开放30年来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一个远大的宏伟目标,第一步的任务是先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决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等六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现在的情况是,城乡是二元的,两种结构,两种体制;一头先进,一头落后;一头富裕,一头贫困;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慢。中央虽然已经提出,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阶段,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也确实实行了许多支农、惠农、强农的新政策、新举措。但是因为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还没有改过来,在实践中,现行的剪刀差、征地、财政、金融、农民工等体制,限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也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这些体制像抽水机一样,把农村的土地、资源、资金、劳力、人才源源不断地向城市倾流。这就是为什么2002年十六大就提出了要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的趋势逐步扭转”的任务,不仅没有完成,城乡差距反而在逐年扩大的原因(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11∶1。2007年是3.33∶1。2008年扩大为3.38∶1)。可见,不改革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是不可能的。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农业、农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农民,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4元,2007达到414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34倍,年均增长7.1%,这样的长期持续增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就是与改革开放前30年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现在说农业仍然薄弱,农业仍然落后,是相对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多方面的需求,还得不到充分的满足。说农民苦,说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是相对于同城市居民、二三产业职工有更多收入的比较,是相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果而言,农民还没有享得应有的份额。农民自己与过去比,已经是很好的了。所以,我们到各地调查,大多数农民对于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多项惠农强农举措,还是满意的。
30年来,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这些成就是在农村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还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背景下实现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今后要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这项改革真的到位了,实现了,诸如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户口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体制、财政体制、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都通过改革,把问题解决好了。在农村,也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同城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衔接起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格局就形成了。做到了这一点,必将把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社会稳定的局面就是必然的。过去我们常说“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如果我们真能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实现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繁荣稳定和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就能够实现。所以,有学者评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伟大成功的起点;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是未来30年中国实现又一次大飞跃的起点。这是很有道理的。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最早是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原则,也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但是城市发展得快,农村发展得慢;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一个重要的例证,就是城乡差距还是在继续扩大。这表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这个方针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
所谓统筹,就是要兼顾、要协调、要平衡,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这里,统筹的主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宏观调控,改变过去重(城市)一头,轻(农村)一头,乃至挖一头(农村),补一头(城市)的做法。现在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到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所谓哺,就是反哺,就是工业和城市应该补贴农业和农村,把过去的调控的方向倒过来。当然,中国是个大国,船大要掉头,很不容易,这涉及到认识观念、体制、机制、利益关系、工作路径等等方面,工作难度很大,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作为统筹、调控主体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先要有新的观念和认识。历史阶段不同了,战略方向和工作任务就应该作相应的改变。说得通俗一点,过去是给工业、城市吃偏饭,现在是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历史新阶段,就应该给农业、农村吃一点偏饭,否则,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格局就形成不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只会是一句空话。所以,要落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重大战略和方针,作为统筹主体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有明确的认识。
其次,要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对现行的城乡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决定》这一段共讲了10个方面的战略任务,这些任务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远大目标也就实现了。这些任务,多数以前的决定都提出过,为什么多年实现不了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面讲过的我国目前还是个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的结构,而这个结构是由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一系列城乡分治的体制机制决定的。不先改革这些城乡分治的体制机制,上述要统筹的10个方面就实现不了。所以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要统筹安排进行诸如户口制度、土地制度、财政金融体制、教育医疗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方面的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到全局,单靠农业、农村方面的力量是改不动的,而必须由党和国家,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安排来进行。所以,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理想,应该把统筹城乡经济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社会发展,加进改革的内容,称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第三,要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必须在组织上落实。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经验,凡是党和国家决定提出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任务,都必须在组织上落实,要有组织,要有人去具体贯彻执行,才能实现。如果这个战略任务,只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没有组织保证,就只能是一纸空文,我们有许多重要的事项,讲了多年,鲜有成效,源于没有从组织上落实,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了这点。计划生育工作,是天大的难事,我们国家做成功了,一个关键的举措,就因为从上到下,建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有组织作保证。
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30年来,每年的中央全会、两会,三农问题都是讨论研究的重点问题,有三次中央全会专门讨论三农问题,并作出了重大决定。党中央、国务院几乎每年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已经先后发了11个中央一号文件。社会各界也都十分关心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众多的专家、学者深入农村,访贫问难,调查研究,出谋划策,著书立说,写出的调研报告、政策建议、论文著作,真是汗牛充栋,比任何同类问题的论著多得多。全国上下,如此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这在国际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但为什么三农问题仍然是层出不穷,要屡解不决,久治不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这些正确的方针、政策,还没有在组织上落实。例如这次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全局出发,找准了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宏伟目标,指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是一个在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无论从理论高度和实际操作层面评价,都是个很好的文件。按照文件指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去做“,三农”问题不仅能够解决好,而且农村会再一次振兴起来,为未来30年中国崛起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成为又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这样好的《决定》,怎么贯彻落实呢?按现在农口群龙治水又群龙无首的组织状况,这个《决定》是很难贯彻落实好的。社会上有“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的议论,这是言过其实。但农村问题的政策,出不了农口,却是现实。《决定》里指出的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的任务,仅在农口内部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在新时期,建一个为党中央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工作机构,从组织上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这个重大战略任务,就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