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韩俊 >> 正文
 
    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3年12月31日 | 作者:韩俊 | 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 【打印】【关闭

一个国家惟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首先,这是由粮食的极端重要性决定的。粮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仅具有食物属性,还同时具有政治、经济、能源、人权等多重属性。只有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其次,这是由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每年消费量要占到世界粮食消费总量的1/5,占世界粮食贸易量的两倍多。如果我国出现较大的粮食供求缺口,不仅国际市场难以承受,也会给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再次,这是由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决定的。目前我国小麦和水稻单产水平与世界前10位国家相比,仅为它们平均水平的60%左右。从国内看,全国270个早稻万亩示范片和950个小麦万亩示范片亩产都要比所在县平均水平高出120公斤以上,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如果过度进口粮食,必然会冲击国内粮食生产,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最后,这是由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当前,除了受一般供求规律的左右,其他各种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包括美元贬值、气候因素以及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供给不足,生物燃料和消费结构变化导致的粮食需求旺盛,以及部分国家出口禁令、国际投机资本在期货市场上的炒作等。据测算,近10年来全球谷物消费需求年均增长1.1%,而产量年均仅增长0.5%,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

2012年我国实现了粮食连续9年增产,总产量达到5.9亿吨左右,粮食供求总体基本平衡,但这是一种很紧张的平衡。所谓紧张平衡,是指粮食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而且结构性紧缺的矛盾突出。具体来看,小麦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稻谷则长期偏紧;玉米由于饲料与工业加工需求逐年增加,供需日趋紧张;大豆已严重依赖国际市场。2012年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谷物进口量为1398万吨,大豆净进口量则达到了5800多万吨的最高纪录,粮食年度自给率降至88.4%,其中大豆自给率不到20%。

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改善粮食基本生产条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路径。第一,要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第二,我国水资源紧缺,而且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的匹配不理想,因此要大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健全防洪抗旱减灾防灾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用水保障能力。第三,发挥好科技对粮食增产的支撑作用,重视种业在保证粮食产业安全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每一次粮食种子革命,都会带来产量的一次飞跃。要大力增加对种子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探索现代种业发展新机制。

完善粮食市场定价机制。粮食生产高度依赖水土等自然资源,在人多地少的我国,大幅度提高粮食劳动生产率难度大,从事小规模经营的农民消化生产成本上涨的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价格提高就成为保障供给、平衡工农业利益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方式。从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平衡城乡关系的角度看,在全社会物价总水平提高的同时,应当保持粮食价格水平的稳步提高。要坚持主要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粮食价格,同时提高政府价格干预政策的前瞻性和稳定性,使粮食最低收购价与相关农资价格保持同步,真正成为粮食最低支撑价,确保农民种粮收益稳步提升。

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一是继续增加对农民种粮的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效果。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行种粮补贴,补贴规模从14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28亿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民因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但粮食补贴方式还存在不合理之处。目前各地一般是将补贴发放给原土地承包户,而租种承包地的农户难以享受政策优惠,补贴资金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二是健全对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主产县人均财力达到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调动粮食主产区抓粮的积极性。三是努力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市场、库存、质量等监测,加强监管,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