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郝日虹)11月24—25日,第八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在许昌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产权制度变革”进行了交流。与会者表示,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要转变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方式。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认为,适度推行规模经营,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还有利于推广科学技术、扩大商品农产品的产量以及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也认为,基于我国现阶段农产品需求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农村社会结构有所变化等因素,规模经营势在必行。但是在推行规模经营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与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社区管理方式的协调。
如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是此次论坛讨论的热点。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提出,目前城市资本无法进入农村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现代化进程。应当将现代生产要素带入农村,形成土地、劳动力、金融、管理等诸多要素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用。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董江爱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体现出生态文明对于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具体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要素之一就是环境优美。政府应当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治理力度,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此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联合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http://www.csstoday.net/2012/11/26/3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