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根组织是目前农村社会发展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草根组织的生长对于我国农村社区的综合发展以及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考察我国当前农村草根组织生长和农村社区发展的现实环境和条件出发,参照被国内外社区发展项目广泛借鉴参与式发展理论,对“参与式社区综合发展实验”进行了观察,然后对实验的实际绩效作出了评估。本文认为,参与式发展正是面向中国广大农村草根组织发育和成长、农村社区实现稳定而持续的内源式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而这也正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关键词:参与式;草根组织生长;社区综合发展
一、现实关怀与理论背景
1.草根组织生长与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理性而成熟的公民社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根基。在全球化时代世界文明日益交融、中国的政治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公民社会也越来越深入地介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可以说,公民社会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标志。
就中国具体的场景而言,在利益多元化、文明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之下,具有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程序规则意识的社区草根组织,是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草根组织的发育和健全,是中国的公民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有助于政治民主化的深入,有利于市场化的完善,有益于现代文明的繁荣,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社区的内源式、综合型、持续而均衡地全面发展以及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互强。
在全国性的农村税费改革和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压力下,基层政府与村委会为村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有限的。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随着农村社区现代化进程的深入而日趋增加,需要大量的草根组织来提供和支持,草根组织的生长也由此而展开。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社区草根组织的发育与成长成为当前农村社区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现代农村社区和公民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农村社区草根组织不仅为社区发展提供现实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且更重要的和更具长远影响力的是——草根组织为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提供了渠道,为现代公民的塑造提供了组织化平台;在价值取向方面,塑造农村社区建设参与者自主自律、自由自觉的主体价值要求和权利本位、主体价值以及自由理性精神;在行为方式方面,培养社区建设参与者主体个性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农村社区共同体生活方面,养成社区公民高度的角色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共精神。
2.村民自治的制度绩效
同时,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社区的日益衰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公共精神的缺失以及参与积极性的下降,村民自治虽然为他们提供了制度化参与的途径,但是囿于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背景和传统的权力结构,基层民主治理的实际效果与制度设计并不等同。
村民自治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村级财务问题:一方面,民主理财是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科学理财是提高财政效益,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管好财、用好财”成为当前村民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从实践来看,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地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一些地方政府、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也尝试进行乡村实验以探索乡村民主和发展的途径。但是,总的来看,相对独立且有影响的乡村实验活动较少,尤其是值得关注的是,迄今为止的乡村改革和实验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单向性、外源性特点,缺少村民群众的参与。在实验过程中,村民群众不是实践的主角,而是被动的角色;政府和组织常常通过外部的经费和物资的输入以改善乡村的条件。虽然这些物资的输入可以收到一时的功效,并受村民的欢迎,但是,这些实验缺乏可持续性。一旦外部支持和输入中断,实验活动也陷入困境。
3.“参与式”发展的理论关联
“参与”(Participation)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参与式是被广泛的理解为在影响人民生活状况的发展过程或发展计划项目中有关决策过程中的发展主体的积极的、全面的介入的一种发展方式。[1]
20世纪80年代末期此概念开始引入中国。1990年代以来,“参与式”发展逐渐在理论上成熟和完善,基本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参与”就是对弱势群体赋权,弱势群体在发展决策中的参与以及最终在变革社会结构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第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参与”强调社会变迁中各个角色之间的互动,以此引申出社会角色在发展进程中的平等参与;第三,从经济学以及发展援助的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更多的从干预的效率角度来认同“参与”的概念。事实上,“参与”反映的是一种基层群众被赋权的过程,而“参与式发展”则被广泛地理解为在影响人民生活状况的发展过程中和发展计划项目中的有关决策主体的积极的全面的介入的一种发展方式。也就是说,“参与式发展”带有寻求某种多元化发展道路的积极取向。
参与式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强调了发展过程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人,只有人的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强化,这种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有效益的发展。参与式治理和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地方和社区成员或不同群体、不同利益的代表直接参与地方和社区公共财政的开支和投资决策的一种方式。它包括公众直接参与财政预算和社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决定财政开支和投资的方向、目标及其优先顺序、规定政府和官员的责任、监督财政开支过程及其效益,以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分配等。其基本原则是:建立伙伴关系;尊重乡土知识和群众的技术、技能;重视项目过程,而不仅仅看重结果。
参与式发展理论强调尊重差异、平等协商,在“外来者”的协助下,通过社区成员的积极、主动的广泛参与,实现社区可持续、有效益的发展,使社区成员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
4.社区实验的逻辑与目标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社区发展项目中,特别是一些国际机构实施的社区发展项目中被广泛采用,它要求广大社区农民广泛参与到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并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贡献到项目中来。而各种草根协会的建立与建设正具有这些特点和要求。
在中国农村社区内里,农民最了解他们所拥有的水、土地、林草等资源,也更加熟悉他们自己发展的限制、发展的潜力及发展的机会,项目或其它支持只能起到一种协助作用,即协助农民理解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同时协助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创新潜力和能力去发展自己的社区。
因此在草根组织建立时,在农村社区开展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如社会性别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项目管理的法规制度、实用技术等各种培训,同时让当地群众充分参与到社区草根组织的规划、设计、建立和管理过程和决策中,并充分地把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用到组织活动中来,不仅可以保证这些草根组织能够符合当地的实际,满足社区农民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增加农村社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保证草根组织的顺利成长。把参与式发展理论引入到草根组织建设中来将会极大地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社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进而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
二、草根组织生长与社区综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从2004年5月份起,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开始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岳东村进行名为“农村社区的参与式发展”的实验项目。实验的主要目标是发现、动员村民群众及内在资源,通过村民的自我组织、自主参与,实现乡村民主管理,尤其是乡村政务、村务和财务的自我管理,促进乡村社区的综合发展。
蒙城县岳东村位于县城西18公里处,系当地镇政府所在地。因在岳王寺(岳飞庙)东而得名,历史悠久。省道307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12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2404人、5个党小组、57名党员、5168亩土地,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经商者渐多,商贸流通活跃。
(一)项目准备
1.理论和技术准备
如前所述,此项实验参考和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在地方推行的“参与式财政”(Participatory Budgeting)和“参与式发展”(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的地方治理和发展方式和经验。“参与式财政”和“参与式发展”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的实践历史,但是,在中国仍是新鲜事物,鲜有介绍。为了帮助项目组成人员全面了解“参与式财政”的内容及操作程序,项目组一方面参与由福特基金会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另一方面也收集相关资料,召开项目组成员会议,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培训。
在培训中,项目组强调社区发展的主体是该社区的居民,而不是外来的项目干预者(Interveners),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理论和方法上确保这个村民参与和参与式民主管理和发展的试验有一个良好的起点。基于此,项目组组织了4期包括参与式发展研究在内的参与式理论、方法和工具培训班,并建立了项目组内部的学习机制。
2.数据及资料准备
为了科学合理地做好岳东社区的参与式发展的规划工作,2004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师生一行8人前往安徽蒙城,按照项目构想就人口、土地、产业结构、收入状况、政治、文化、风俗等对该社区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入户调查工作。在调查中,项目组采取了非正式的对话访谈(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半结构式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和焦点小组访谈(Focus Group Inter-view)以及封闭式的定量化问卷调查(Closed Quanti-tative Questionnaire)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到了可信度较高的数据,同时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组织协调
参与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建立起与当地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与当地居民的良好关系是做好此项目的必要条件。只有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纳入到这个目标明确的社区发展项目中去,才能调动起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项目组推动成立了“岳东社区建设委员会”,成员包括村民代表、村干部、社区建设积极分子以及当地政府官员和项目组成员等。
(二)项目实施
1.宣传与培训
项目启动后,项目组成员一方面宣传现行的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等制度,听取村民和乡村干部对岳东社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召开村民会议,进行了三次专门的政策、法律及组织的培训活动。动员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管理和社区发展,动员并鼓励村民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协会,参与村务管理,并提供自我服务。
2.社区经济发展
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使农户很难应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与其他市场主体的抗衡中处于不利地位。如何通过农民的自身的参与、自己的努力发展社区经济,这是社区实验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这么一个迅速市场化而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时期,从经济着手是一个较好的开展社区建设的切入点。
从生活出发而不是从书本或理念出发更不是从项目组自身偏好出发,是项目组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社区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就是社区建设展开的起点。项目组进驻岳东村后,通过实地调研,根据初期调查的结果,发现当地成立养鸡协会和蔬菜协会的愿望更强烈一些。原因在于,岳东村肉鸡年出栏量达30多万只,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因为分散经营和组织化程度低的制约,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项目组在目标群体分析、需求评估和斯沃特矩阵分析(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 Analysis)的基础上,决定帮助本社区的养鸡户筹建养鸡协会。
在帮助农民筹建养鸡协会的过程中,除了初期的协会基本知识培训外,项目组充分赋权(Empower),给予各参与者平等的机会,并以这些彼此平等的人为主体成立了筹委会。从选举临时负责人到制定章程及至正式选举和内部分工等完全由他们自己协商决定。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采取的一些组织方法和工作方式在外来者看来是如此的土气,但事实却表明,它是有效率的并符合了农民自己的需要。
3.社区法治维权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农村的普法教育。守法必先知法懂法。岳东村新乡村建设项目组同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抵达岳东村后,在深入村民访谈和宣传时,我们决定在岳东村建立法制知识学习小组并且开展政法知识培训。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随时向村民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农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项目组与岳东法制精英一起讨论成立普法协会的具体事宜,并协助其成立了普法协会筹委会,选举出筹委会主席,并确定了筹委会的责任和具体工作,讨论了协会的宗旨,协会的任务,协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等相关事宜。
4.社区信息化
长期以来,信息的匮乏滞后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民被推向复杂多变的市场,对信息的需求增加。然而,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获得的信息实效性不强,很难作出正确的决策。在调查中,项目组深感农民对乡村有效信息的缺乏,特别是由于农民兼业范围越来越广,生产、生活的场域愈加扩大,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能否跨越数字鸿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改变当前社区信息化滞后的被动局面,以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为岳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在项目组的参与和推动下,岳东村开展了“信息化工程”建设。
首先,根据先期的社区需求评估结果,经多方筹集资金和图书,项目组协助岳东村建立了自己的村办图书馆。2004年5月20-21日,项目组在武汉高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题为“爱心传递”的衣物书籍募捐活动,本次活动共募集图书500余册,为岳东村图书馆前期建设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项目组抵达岳东村后,按照《规划方案》中“发动群众,资源共享”、“免费服务,零成本管理”的原则开展工作,深入到每家每户,征集村民对图书馆建设意见和建议,并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到岳东村图书馆建设中来。2004年6月下旬,项目组在参照全国其它村办图书馆成功经验和国家正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制定了《安徽蒙城岳东村图书馆建设规划方案》。
岳东社区图书馆建立后,其馆址设在村委会办公楼,藏书涉及农科、法律、经济、电脑、英语等方面。图书馆的馆长由一位从水利局退休的老先生担任,作为一个社区志愿者,他有责任心,而且不收取村委会或项目组的任何报酬。馆长的行为感染了许多其他社区居民,为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图书馆不仅制定了合理的规章制度,还动员大家自愿捐书给图书馆,这样就大大丰富了藏书。图书馆的另一群热心读者是社区内的中小学生,他们不能象城市孩子那样有优越的文化设施可供使用,图书馆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家园,特别是对那些“留守儿童”就更是如此了。
其次,协助建立岳东“信息服务馆”,并开展信息网络电脑知识培训及服务活动。在前期调研准备的过程中,项目组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和知识背景,编制了《信息网培训方案》和《信息网电脑培训教材》。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因特网应用两章。具体内容有常用设备的使用、中英文输入法、Win-dows系统使用、Word的使用、信息查询、电子邮箱的使用和信息发布等内容。项目组购置了两台电脑,接通了宽带并动员本村的在读大学生为村民们做了几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互联网使用的培训。信息服务室免费向村民开放。
最后,协助编写《岳东社区发展简报》。第一期《社区发展简报》已于2004年10月7日印刷,内容虽稍嫌单薄,排版也不美观,但它给社区带来的惊喜却是很明显的。许多人的名字被印成了铅字,一些从未听说过的种植技术被送到了家门口,对于社区居民来说,这都是第一次。
5.社区公益事务管理
随着实验的进展,村民的民主体验不再限于经济和社会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关注社区公共事务。一些村民协会组织也要求更多地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为此,社区在村民小组一级自发成立“社区公益事务理事会”,直接参与和承担村庄社区规划和公共管理,开展多项活动。
“参与式民主分配”。2004年10月份,项目组动员高校大学生组织为岳东村募捐了几千件衣服,但是这次募捐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为村民们增加了一点物质福利。以往的社区利益分配是自上而下和层层递减的,从村干部到组干部再到其他离社区权力中心较近的人,最后才能到普通村民的手里,在这种固化的权力结构下,利益的每一次分配都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业已存在的物质差距和社会裂痕。项目组针对这种状况,决定把所有的衣服交给农民自己去分配。他们自己决定分配原则和规则,自己执行整个分配程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收获决非仅仅是得到了几件衣服,重要的是,在全程参与中,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平、平等,什么是程序、规则等等。
“社区大联欢”。为加强项目组和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岳东村干群关系的正常发展,项目策划组织了“岳东社区农学干群大联欢”活动。活动中既有岳东孩子的精彩表演,又有项目组成员的激情奉献,更有村民的登台献艺和村干部的积极参与。通过这次活动,村民们看到了项目工作的成绩,纷纷表示要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建设自己的家园。
“寸草心工程”。项目组利用假期与返乡的大中专学生进行交流,并动员大家利用返乡的时间为本社区服务。已经开展的活动有电脑基本知识和互联网使用的培训,暑期帮教活动等。目前正在筹划于寒假期间开展妇女扫盲活动。探索如何利用在外务工、经商者以及在读大中专学生的资源、信息和技术优势为本社区服务是项目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爱我家”作文大赛。中国的希望在农村,农村的希望在教育。为了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燃烧生活的激情,特在当地中小学开展作文比赛活动,此活动设计的目的是推动少年儿童参与到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来,培养小公民意识。
“社区儿童夏令营”。自2004年7月11日开始,项目组联系当地大中专学生,在岳东村开展了为期12天的儿童暑期夏令营。在活动中,项目助协助这些大中专学生为当地的孩子开设了电脑培训班、音乐舞蹈班、小学英语班、初级英语班、暑假作业辅导班、礼仪课、军训课和体育课。音乐舞蹈班通过教授歌曲舞蹈,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感受;情感交流有助于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英语班采取教授英语歌曲,观看英文入门学习影碟的形式使孩子们充分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初级英语班给了同学们学习英文的方法技巧,并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暑期作业辅导班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和一流的师资,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礼仪课则影响了孩子们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懂得了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军训课培养了孩子们的纪律观念;体育游戏课使孩子们得到充分的放松和快乐。
三、岳东实验的项目评估与观察总结
在一年多来的实验活动中,项目组对所有子课题都采取严格的项目法管理,课题进展的任何阶段都处在可知可控的状态。利用PDCA循环模式提高目标执行质量,各个阶段都有反馈、评估和调整的机会。
从目前已开展的这些项目来看,可以说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效。例如,养鸡协会从创办之初的8户已经发展到了80多户,养鸡成本平均降低了将近20%,规模效益明显。现在养鸡协会已被当地政府作为典型,准备在全市推广其经验。尤其可贵的是养鸡协会自身发展起来之后,愿意以种种方式回报社区,现在他们正打算帮助筹建和扶持本村的蔬菜协会。这个意义是明显的,它或许意味着一种农民自组织的机制正在发育中。
特别是,由于广大社区居民参与了项目的计划和决策,所以他们对项目的实施具有很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并具有对项目成功的信心。通过参与一系列实验活动,他们自我管理社区资源和事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参与式完全建立在“平等磋商”基础上的过程特点和让社区尤其是弱势力群体参与到项目的过程和决策中,使得广大社区群众对于草根组织的建立和运作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主人翁意识”,这是保证草根组织成长并长期发挥作用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长时效”、“平等谈判和磋商式”以及“相互学习”的过程特点大大促进了社区成员间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并创造了建立社区组织的社会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至关重要的社区能力建设。
当然,也有因条件不成熟而处于困顿之中的项目,比如普法维权协会,起初该协会会员的积极性是最高的,但当他们到民政局注册受阻时,部分成员有一种挫折感,特别是对比与他们同时成立的养鸡协会却顺利地获得了批准时。这也是以后项目组开展其他项目时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同时,现在还有一些工作尚待有序展开,比如,在参与式贫困评估的基础上对社区小额贷款的探索,总结村庄规划和住宅设计中自行开发的参与式方法和工具等等。相信在前期工作中已积累了的丰富经验和挫折定会为以后的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岳东社区的实验表明,通过动员村民群众及村庄内在资源,通过村民的自我组织、自主参与,不仅可以动员和利用社区的资源,促进草根组织的生长,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可以通过村民的自组织和自主参与,加强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管理,改善乡村治理状况,同时也培养村民的参与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社区和谐和发展。尤其是我们注意到,一年多的岳东参与式社区发展的实验使得村民日益自发组织起来,自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草根组织从单纯的经济组织扩展到社会组织;从经济的关注扩展到对法律、选举事宜和村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对公共利益的关注;从单个的民间社团组织扩展到村民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公益组织,进而扩大到村庄一级甚至于跨地域的社区草根组织。这一切表明在市场化过程中,村民不仅具有公共参与的动力,也有公共参与的能力;不仅有民主管理的需要,也有民主管理的条件。简言之,参与式发展正是面向中国广大乡村场域中草根组织发育和成长,农村社区实现稳定、可持续、内源式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而这也正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参看李小云:《参与式发展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