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刘延宁:维稳与改革发展并举
2012年12月17日 | 作者:刘延宁 | 来源:第八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 【打印】【关闭

在我国农村城镇化中,

要及时彻底叫停“大跃进式的并村运动” 

所导致的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

通过多个部委的联合协调与及时决策,

强化全国范围内干部整体“群众路线”生命线意识,达到维稳与改革发展并举的目标

 

一、紧迫性

近2年来,全国一部分农村假以三农建设新农村城镇化为名的“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将农民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其政策依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由此导致全国范围内大量产生“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楼”等现象,形成极不稳定的农村社会动乱潜在因素。

以建设新农村为名进行“圈地运动”,先不说其背后目的,但是其行为就是违背科学发展观,此举堪比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令人触目惊心。

当今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当下中国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稳定问题越来越复杂化,究其原因,很多问题都与土地有关。

目前,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和社会群体性事件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强拆”,而强拆的背后是土地利益的强大推动。

党政官员腐败的最大收入来源主要是土地利益的寻租。

导致中产阶级对政府不满的主要因素是无法控制的房价上涨,而房价上涨的背后最大推手也是土地。

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是土地,原因是既得利益者都拥有多套房产,而贫困家庭甚至不拥有一套像样的房产,而房价的飞涨,必然加剧了“马太效应”,导致有房者和无房者的财富以百倍的比例拉开。

在三农建设中应及时彻底叫停“大跃进式的并村运动”所导致的农村社会极不稳定因素,通过多个部委的联合协调与及时决策,强化全国范围内干部整体群体“群众路线”生命线意识,使得维稳与改革发展并举,势在必为。

二、第一个前提:社会稳定智慧

当前,中国农民不是赤贫,而是具有3大资源:农村户口、宅基地、可耕地面积,这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稳定智慧:让最众多的中国农民,有地。一旦农民工在城市失业,还可以种地养活全家。

且从时代角度看,城市生活方式,也并不一定是人类今后最好生活方式的终结和唯一,不应形成城市生活方式在工业时代的话语霸权,而应是今后“升华了的”农村生活方式与城市生活方式的“多元并存”。

举例及时避免寓言“小孩洗澡”的教训,在小孩洗澡后“小孩干净、水脏了”的情况下,不能把小孩(原有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脏水(弊端)一起倒掉。我们要及时预警在所谓“伪学习国外经验”旗号下,反而把中国自己现有的制度优势给丢掉了。

三、第二个前提:软实力与硬实力并举

首先问一个问题。当国家有钱了,老百姓们也有钱了—— 这是否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的终极目标? 

一是要及时汲取犹太民族在中世纪欧洲的历史教训: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仅仅只是有钱,并不会获得别的国家和别的民族的自然尊敬。

二是“从民强民富,到民雅”,我们还要再走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路程。 其中,在21世纪中国民雅之路的三、四十条发展路径当中,至少包括以下5 个路径:

1、科学发展观、业绩观方面: GDP + 公众幸福指数,并举。

2、发展国策方面:从过去单一的工业强国,到与“非工业”强国,并举。其中:“非工业”并不是指反工业,而是指“不是工业的领域”。

我们要建立“人文社会科学所组成的行业产业和行为,也是第二生产力”的理念。

软实力,不软。包括:外交、法律建设、制度建设、国家政策模式与体系建设、科技、文化、教育、信仰导向、舆论导向、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其中含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3、从单一的制造业大国转变为与研发业大国,并举。

4、从以上3个途径,改善改变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困境。

(1)在以三农建设措施为可执行形式的同时,要及时避免大跃进方式的并村运动所导致的农村社会极不稳定因素。

(2)三农建设+两保制度建设(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制度等)。

部分农村成城镇;部分农民成有职业能力的市民;部分农业成产业。

5、21世纪,中华文明也要成为、也能够成为全人类普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获得21世纪中华民族今后被认可而不可置疑的世界话语权。

(1)全人类普世价值,不是西方文明文化的专利。

(2)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融合的结果。

(3)中华文明的优秀核心“整体、辨证、平衡”也应该成为21世纪全人类普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西方文明强调“批判性思维”;中华文明强调“建设性思维”。

②“建设性思维”的优势在于:在也能实现社会进步的同时,更具备了可行、可操作、包容性共赢长存的解决方案。

同样道理,在21 世纪我们人类更重要关键的是:在当代人类获得不愁吃穿住用行的同时,不为市场谋局的金钱所驱动,不是将科技作为人类“唯一动力”的偏激崇拜,不是世界上一些盲目追求眼球率利润的灾难影视大片给予全球人类“所谓地球末日”的极度恐惧感,而是使人类获得人文关怀宗旨的各自文明永恒的幸福感,才是人类共赢发展的最高境界。 

当代更新的传媒设施和影象方式,只是一种外在形式的技术躯壳;而技术手段的创新并不能够替代人类真善美永恒价值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

所以,21世纪的中国需要软建设与硬建设,并存并举。

四、现代正义观的提出

(一)从现代正义观谈起

1、21世纪同时代人们之间,是“互利的正义”。

2、与今后后代人们之间,才是“公平的正义”。

即:现在21世纪全球人类不能剥夺后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力。

因为人类今后世世代代后人们不可能现在活着和我们21世纪前期当代人们争夺生存权利和可持续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二)当代70亿人口,对于后代的不公平性

在21世纪工业经济时代里,现今全球70亿人口中,不论是穷人们还是富人们,都在用着三百多年的工业革命时间,正在共同迅速消耗着地球上已经积攒了40多亿万年时间的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

现实说明,目前21世纪人们对于自己今后一代代后代们乃至于今后几百代、几千代甚至于几万代之后的后代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是绝对不公平的。

因为,今后一代代后代们乃至于今后几百代、几千代甚至于几万代之后的后代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

他们也同样需要 没有全挖完的丰富煤矿;

他们也同样需要 没有消耗殆尽的石油资源,

他们也同样需要 没有都转变成为转基因的人类食品,

他们也同样需要 没有都铺成水泥的土地,

他们也同样需要 没有被全污染的清洁大海和新鲜空气;

他们也同样需要 四季有利于人类可持续生存的地球气候条件。

但,人类自从18世纪以来的三百多年工业经济时间里,全球至今70亿人口,不论是穷人们、还是富人们,大部分人们都在“被无意识”齐心合力地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在迅速毁灭着人类共同后代们赖以生命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按照当前全球消耗能源资源的速度,石油和煤炭等能源已经各自不足143年、100年了),也就是说,全球人们在全球能源资源方面“被无意识”地高高兴兴地做着断子绝孙的事情。

(三)规律之一:现代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和满足感,不会自动产生人类可持续的幸福感;也不能自然转化为人类可持续的幸福感。

关键问题是:21世纪全人类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幸福感,不仅仅只是物质文明的满足感,那人类幸福感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人类幸福感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物质。

五、21世纪中国的选择

21世纪中国,正经历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型关键时期,面对在国内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所暂时产生的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严重的社会现象、乃至于产生的一些大小贪官的社会现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怎么战略对策各自的人生现状?

(一)正确的时代对策之一,就是“7段逻辑、第8句话”的人生对策

(1)第一是“所谓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2)所谓“漫骂、怨恨、颓废消沉”,是拿社会的不足(注意:不是社会的不公,因为任何发达国家都会存在社会的不足),来惩罚自己。

(3)如果我们“生气漫骂怨恨消沉颓废”能够改变事情的结局的话,那我们就尽量去生气漫骂怨恨去好了——关键问题是:

(4)即使你生气了一万次,即使你漫骂怨恨颓废了一亿次,也“丝毫不能改变”任何事情的任何结局。

(5)也就是说,生气漫骂怨恨颓废消沉,是没有任何效益的。既没有社会效益,也没有经济效益,更没有文化效益,甚至连改变自己心情的效益都没有——因为,你越骂,越生气。

(6)所以,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历次朝代的正人君子们和聪明人们,是不做无效益的事情的。 

(7)那么我们作为当代的正人君子和聪明人们,应该首先去做哪些事情呢?

那就是我们应该首先去做那些“可以改变事情结局”的“社会公益事情 (而不是社会动乱事情)以及职业业绩”。

(8)第八句话就是:

确信中国21世纪建设者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人生的聪明才智,强强联合(因为21世纪不再是个人单打独斗所能成功的时代了),形成规模业绩(而不是个人业绩),通过社会公益事业和规模的职业业绩,来共同优化强化这个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也以此获得各自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二)改善民生与公共服务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300多年 时间的工业经济、工业社会、工业文明、和工业发展,中国作为国家规模的工业化发展也才60多年时间。 

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后工业文明就像一个25 岁的青壮年人,而中国还未充分工业化的现状就像一个5 岁未成熟的孩子。 

对于一个工业化相对不成熟的未成年5岁孩子,不应挑剔打击他贬低他,而应该是大家共同来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成熟起来。这,就是21世纪我们在座的所有中国建设者们的人生责任,一齐用“良性发展”的当代具体业绩来壮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谐社会的伟大建设。

六、“三因素分析”:优势、局限性、可转化因素

(一)优势

1、“三农”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英明决策。

2、此情况被媒体暴光之后,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2010年1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会议强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涉及村庄撤并等方面的土地整治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必须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主决定,坚决防止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楼等现象。

(二)局限性

1、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势头虽然有所遏制,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阳奉阴违,欺上瞒下,违规操作土地。大多数“强拆”都利用黑社会,如此养虎遗患,不但造成了社会不安定,更严重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和形象。

2、腾挪土地指标违背中央精神实质。一部分地方官员一门心思、绞尽脑汁去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把更多的土地用于建设房地产、工厂和项目建设,其目的是实现GDP指标的增长,同时土地可以卖钱,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可以实现权利寻租,甚至可以中饱私囊。

一是根本不符合中央科学发展观精神;

二是与中央要求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精神是背道而驰;

三是因此而造成的强拆、强建,也根本违背社会法治的基本精神。

3、强迫农民上楼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虽然近几年有些农村试验土地流转模式,但真正实现良性循环的毕竟是少数,应该说土地流转依然处于探索阶段。鉴于这种现实,农民根本就不适合城镇楼房的居住模式。

4、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蹴而就的。“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等等政策在短时间内,农民也许很高兴。但换完了之后怎么办?当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少的时候,当在城里打工的农民逃离那个永远也不属于他的城市的时候,回到家乡,他们的祖屋不见了,保留在几代人心目中的宅基地永远地消失了。失去了土地,又失去了家园。真是太可怕了!因此,避免夺取农民的宅基地,就是避免对农民的一种新掠夺。

5、把几个村、几十个村的农民集中一个小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农民的家族、宗族观念,生活习惯,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收入等方面的差别势必造成小区管理混乱,各种严重社会矛盾将会层出不穷。

(三)可转化因素

1、综上所述,中央应“动真格的”,出台严厉的土地管理和检查制度,严格土地管理,严厉查处非法用地和违规腾挪土地指标现象,严厉打击“地王”。同时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群体和干部执行队伍的政策培训、以及强化法律惩治的威慑力,从而有效地防止地方政府用假数字、假指标欺骗中央。

2、在三农建设中及时彻底叫停“大跃进式的并村运动”,

以及时避免导致农村现实社会中的严重不稳定因素。 

3、通过多个部委的联合协调与及时决策。

4、强化全国范围内干部整体群体“群众路线”生命线意识,使得维稳与改革发展并举。

七、国策建议——2013年3月全国人大提案之一、全国政协议案之一

1、2013年上半年,通过中央办公厅将《及时彻底叫停“大跃进式的并村运动”》主题,争取进入中央政治局的议事日程。

2、2013年5月,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召开联席会议,有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监察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情中心、中宣部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成立“全国三农建设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联合发文。

3、2013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全国三农建设整治方案》并发文全国省、地、县、乡镇、村政府。

4、2013年下半年,国土部、建设部、农业部联合确定试点示范基地,确定标准模式,整体带动全国三农建设整治行动以及相应整治体系发展。

5、2013年6月,国土部申报国家发改委立项《国家三农建设整治示范基地》项目,获得国家投资资金,以提供政策、法律和资金保障,建设全国三农建设整治体系,建立遍及全国的分体系,构建我国三农建设中国家安全机制的预警应急体系。

6、2013年下半年,由“全国三农建设整治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全国各个层次系统建设的干部分批培训和体系运转。

7、组建专家团队;召开大型研讨会;制定国家标准;建立可持续整治的资金渠道。

8、2013年上半年开始,在监察部造就我国一支精干执行力强的国家与地方政府强化三农建设整治队伍。一方面,促使三农建设整治体系深入人心,并成为各级政府自觉预警的规范程序,最终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遵守的社会维稳体系;另一方面,使全国系统为各级政府提供三农建设整治与政权稳定相关系数的日常监测报告,从技术手段层面促进国家政权稳定和社会和谐。

9、2013年下半年,中央宣传部联合上述各个部委及时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营造高效及时的全国三农建设整治与政权稳定相关体系建设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作者简介:刘延宁,国资委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工业信息化部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共撰写两会提案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