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宋洪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2012年12月17日 | 作者:宋洪远 | 来源:第八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 【打印】【关闭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发展改革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到了十七大,全面小康社会加入了生态文明;十八大,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资源建设。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建设。建成小康社会要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番,一是GDP翻番,2020年要比2010年翻番,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也是2020年要比2010年翻番。这就对我们农村发展改革提出了重大要求。这个我们可以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有一个到2020年农村发展改革规划中了解到。在我看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发展改革总共有六点要求:

 第一是农业、农村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比如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我现在算了下,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离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全面小康里面还有一个要缩小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如果我们要翻一番,城市居民收入再翻一番,我们的收入差距实际上不是缩小了,而是又扩大了。

 第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加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市政府建设支出。现在我们保持着县、乡、村建设体系。二是村镇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三是农村行政要进一步完善。四是农民公民权利要有保障。

 第三是农村文化需要发展和繁荣。农村的文化有这样几个基本层次:一是农村的传统文化。二是农民的文化事业。三是农村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只要敢想,很多都可以跟产业产生联系。

 第四是农村服务体系,比如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关键是水平要提高,要形成一个体系。

 第五是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农村搞新型社区建设之后产生的污染。

 第六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以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下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根据这六个要求,我总结了六个方面。

 第一个是农产品需求的刚性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凸显。这个之间的矛盾加剧,使得我们要实现防减、防低的任务加剧。这次十八大报告中有一句话,与之前的提法改了一个字,我们过去提出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现在把主要的“主”改为了“重”,现在只能保障重要的了。

 第二个是农业从业人员的老龄化与强壮劳动力的兼业化。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如何培养新的农业经营主体?怎么样发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我总结为规模经营。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到2030年即使城市化达到了80%,届时我们的人口有可能是15亿,这样算下来还有3亿农民,如果农业都交给专业经营组织,那剩下的3亿人怎么办?我们要把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

 第三个是农民的职业教育偏低,农民的就业不足,农民增收的困难增加。一是农产品成本上升和价格上升之间没有一个合理的机制。二是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就业问题,一个是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不足,另一个是城市和非农产业提供的岗位有限。

 第四个是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业利益结构的变化很大。这个时候,如何保障农民的权益,是很大的挑战。这里的变化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由于人口大量转移,空心村大量出现,所以农村社会的稳定性和同质性发生很大变化。二是农村传统社会文化发生很大变化。近十二年,可以看看,村党支部减少多少,村民委员会减少多少。三是差异化增加。四是村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乡村关系没有以前和谐了,现在村庄的管理方式肯定要进行一些改进。

 第五个挑战就是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是增加供给,更重要的是多元化的需求。

 第六个挑战是农业的生态恶化和农村的生活污染加重。新农村社区建成后的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最后呢,我提出一点思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怎么样保护农业发展的产业环境。一方面改变农业主导方式,比如法制建设、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推广等等。更主要的是转变经营方式,这个有两句话,一句是坚持完善集、精、优的农业,另一句是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机结合的新农业经济。

 第二是怎么样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进行新农村建设。这里面主要有三样事,第一是农民收入要提高;第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可持续性,不能建了之后没有多久就没有管理了,同时要标准提高、加大流动,确保基础设施的使用率。

 第三是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中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增长能力,提高公共服务。

 第四是改革,是坚持与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及目的,主要是深入推动城乡改革联动。城乡改革联动有两个事,一头在城镇,要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改革创新城市的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怎么改?我认为应该开开门,降门槛,让农民工进来,通过城镇化拉动农民市民化。另一头在农村,我觉得有三个权益要保护好,就是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及其收益的分配权。这不是说不让动,关键是这三权的财产和利益要保护好,再次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关系处理机制、组织活动机制,形成新农村的建设对城镇化的推力。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宋洪远,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