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
2014年11月19日 | 作者:苏燕平 | 来源:未知 | 【打印】【关闭

内容简介:

农民工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中城乡权益不对等的产物。党和国家一直关注、关心农民工群体,在近年来连续出台各项法律政策维护农民工权益,并使之总体有所改善。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工的权益诉求及其权益保护呈现出新的特征和问题,有必要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继续展开研究。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的逻辑架构如下:首先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农民工权益层次,然后以此为分析线索,考察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对策。全书以农民工就业生存权益、安全保障权益、政治尊严权益和发展与自我实现权益作为阐述的起点,分析政府、企业等主体保护农民工四大权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影响主体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因素,最后阐述了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思路。由于农民工权益保护关系涉及诸多领域,所以本书对各章的阐述主要围绕农民工权益保护展开,突显权益层次和保护主体两大着力点。

结语部分指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全面彻底实现,意味着因城乡二元权益结构而产生的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终结。他们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将尊严和体面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享有真正平等的公民权益。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①借鉴马斯洛等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从就业与生存、社会保障与安全、政治权益与尊严、发展与自我实现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农民工权益诉求层次,体现出农民工的权益诉求伴随时代进步具有渐进性、范围不断扩大的特点;②运用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研究农民工权益保护。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同样具有阐释和指导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能量,本书以道家思想作为分析工具有一定创新性;③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把公民社会作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因素和保护主体之一,并提出保护路径,具有一定创新意义。

……

作者简介

苏燕平,女,1971年生,汉族,陵西户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专业博士。主要从事农村公共管理和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4项,主持市级和校级料研项目5项。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农业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农民工就业与生存权维护分析》、《就地转移农民工:乡村弱者维权的行为逻辑——以陕西关中某材为例》和《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劳动力产权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