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通讯201101
2012年05月04日 | 作者:admin | 来源: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打印】【关闭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通讯

2011年第1期

(总第1期)

※本期特辑:首届中原农村发展论坛在许昌学院召开 

※重点推介:《南农实验:农民的民主能力建设》

※中心动态:2011年5月7日-2011年12月31日

※项目与成果:4项项目、7项成果

※学术报告与交流:华中师范大学、广东云浮

本期特辑

首届中原农村发展论坛在许昌学院召开 

    

    2011年12月29-30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关心和指导下,“中心”组织召开“首届中原农村发展论坛”,邀请全国各地“三农”研究领域专家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共同分析和探讨中原地区、尤其是许昌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以及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会议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都对会议进行了相关报道。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和行政对“中心”的关怀与重视,也标志着“中心”工作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报道链接:

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766669.html

新华网:http://www.ha.xinhuanet.com/add/zfzx/2011-12/30/content_24448030.htm

凤凰网: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2_01/02/11721684_0.shtml

新浪网:http://henan.sina.com.cn/city/cb/2011-12-30/175-12804.html

搜狐网:http://roll.sohu.com/20111230/n330807660.shtml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1/12/30/010284371.shtml

许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http://www.xuchang.gov.cn/sitegroup/root/html/4aef14082d7203a5012d7bba24fa1076/20120104094285976.html

南方报网:http://gd.nfdaily.cn/content/2011-12/29/content_35734446.htm

南方农村报:http://nf.nfdaily.cn/epaper/nfnc/content/20111231/Articel06003FM.htm

南方农村报:http://www.nfncb.cn/snxw/nnpl/5504.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http://rdi.cass.cn/show_News.asp?id=32598

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www.ccrs.org.cn/show_9382.aspx

许昌学院新闻网:http://xinwen.xcu.edu.cn/Article/2011/1231/7280.html

许昌网:http://www.21xc.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6275

农博网:http://county.aweb.com.cn/20120103/474102120.shtml

重点推介

《南农实验:农民的民主能力建设》

(中国农村研究·实验与创新系列)

作者:徐勇主编,马华等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为列入十二五规划的中国农村研究书系*中国农村调查系列的书稿,全书由华中师大的教授徐勇领衔,本书是在历经四年的实验基础之上,以南农实验的发生、发展、结果为表述路径,试图探索在广东这样一个经济远较内地发达的地区,如何利用本地丰富的经济与社会资源,以外部资源输入为契机,以发育农村公民社会为主要内容,推动农民充分参与,自主,自为,在宏观政策环境逐渐改善的情况下,最终建设起一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区并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教训。马华等编写的《南农实验(农民的民主能力建设)》是“中国农村研究实验与创新系列”之一,全书分为南农实验背景;报道选摘——媒体眼中的南农实验;普通村民的表达与合作能力;着重于能力建设的“南农实验”等数章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徐勇,1955年生,湖北宜昌人,博士生导师,全国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长期从事政治学与城乡基层治理研究。2006年11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就“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作了专题讲解。主要学术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1992)、《中国农村村民自治》(1997)、《包产到户沉浮录》(1998)、《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两人合著2003)、《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2003)、《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构建》(2009等)。

    马华,1981年生,河南驻马店人,政治学博士,南农实验总干事,2009年度中国十大农村治理创新人物,现为许昌学院特聘教授,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先后就读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农村资源资本化: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动力》、《“小农”改变国家:村民自治发生的另一种视角》、《村民自治中的草根式权力平衡与民主能力培育》等十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南农实验之缘起

第一章 南农实验背景

 第一节 华中师大的村治研究与实验

 第二节 着重于制度建设的“水月实验” 

 第三节 着重于组织建设的“岳东实验” 

 第四节 着重于能力建设的“南农实验” 

第二章 南农实验素描

 第一节 选点依据

 第二节 实验理念

 第三节 实验原则

 第四节 操作步骤

 第五节 村情概述

 

第二部分 南农实验之过程

第三章 需求评估调查:农民的民主能力现状

 第一节 乡镇人大代表的代理能力

 第二节 普通村民的表达与合作能力

第四章 建设方略第一步:农民的表达能力

 第一节 政治能力训练:新型农民培训

 第二节 知识能力提升:乡村书屋工程

 第三节 权利意识转变:妇女权益论坛

第五章 建设方略第二步:农民的合作能力

 第一节 道德救村的尝试:欧村合作社

 第二节 精英主导的合作:上能理事会

 第三节 农民自发的参与:广育曾坑路

第六章 建设方略第三步:农民的监督能力

 第一节 村务监事会:草根权力与公民道德

 第二节 媒体监督力:媒体功能与公民意识

 

第三部分 南农实验之反思

第七章 经验及反思:对南农实验的进一步讨论

 第一节 集体行动:农民参与能力如何提升

 第二节 外力引导:农民监督机制如何完善

 第三节 规则异化:农民议事权利如何保障

 第四节 送书下乡:农民学习意识如何内化

 第五节 主体博弈:多维互动模式如何建立

 

第四部分 南农实验之影响

第八章 报道选摘——媒体眼中的南农实验

 第一节 村庄篇

 第二节 村官篇

 第三节 研讨篇

 第四节 志愿者篇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驻村日记——志愿者眼中的南农实验

附录二:南农实验大事记

致谢

 

精彩书评:

    南农实验就是由基层党政机构、学术单位、新闻媒体和试验村四方合力推动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旨在训练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意见表达能力,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完善对村委会权力的监督。这种为农村治理和发展寻找方向的实践行动,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媒体、基层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主编江艺平

 

    蕉岭县纪委是南农实验项目的积极推动者,同时也是该项目的受益者。蕉岭县的农村民主实践从民主制度创新开始,逐步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方面进行创新,这是它独特的地方。蕉岭县探索的监事会制度,在多个村庄里面已经初现成效,有效预防腐败,增强了群众对于干部的信任,实现了群众放心,工作舒心,上级省心,这是它可持续性的一个保证。

 ——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所长 何增科教授

  

    蕉岭的监事会制度是一个分权的民主模式。蕉岭县纪委的做法很复杂,但深入地看,其实是很无奈。在社会治理系统中,最好的监督制度就是把监督的必要性降到最低,最好的监督就是不要监督。我们现在看到更多的乡村民主是所谓“被民主”,而不是民主。究竟什么群体需要民主?民主在一定条件下是好东西,我们在乡村搞民主是不是要一刀切呢?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党国英教授

 

    南农实验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对中国农村现实状况最深刻的理解和对未来农村社会最坚贞的追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固守和现代的张力;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和无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于建嵘教授 

中心动态

    2011年5月7日:“中心”成立仪式暨涉农问题学术沙龙在图书馆七楼举行。在讨论过程中,与会相关学者就“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院河南省调研基地”及“中原农耕博物馆”未来的建设规划和研究方向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2011年5月24日:“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逸夫图书馆楼前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汪庆华教授主持仪式,徐勇院长、熊广田副市长、陈建国院长、石挺处长分别为“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河南省调研基地”揭牌;院长陈建国教授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徐勇教授颁发“特聘教授”聘书。

    2011年9月5日:我校党委副书记汪庆华、副院长郑直带领社科部主任刘琳娜、博士马华前往许昌市委,与市委副书记许廷敏就中心的成立和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交流。许廷敏副书记对我校这一研究方向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中心”认真做出研究规划,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一些“三农”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011年9月22日:我校中原农村发展研究工作专题汇报会在行政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听取汇报后,党委书记仉建涛指出:“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很好地体现了我校服务地方发展、培育办学特色的办学理念,这一方向有可能成为我校办学特色的一个亮点和发展优势,希望“中心”的工作能够越做越好。陈建国院长也指出,市委书记李亚对于我校与市里的工作对接问题非常重视,已指示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对有关问题已形成了市委会议纪要,以后有了校地互动机制,在科学研究方面将会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郑直副院长认为:这一研究方向很有生命力,它不是短期的课题,农业发展是一个永久性的大课题,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2011年9月30日:“中心”第二次中原农村发展研究学术沙龙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党委副书记汪庆华、副院长郑直出席沙龙,科研处处长蔡子亮、社会科学教学部主任刘琳娜、学报编辑部主任李俊恒、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吴国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崔越及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团队成员参加了本次沙龙。会议由科研处处长蔡子亮主持。

    2011年10月2日:“中心”“现代农业、集约化管理与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课题组”赴许昌县与襄城县调研。并分别于10月2日下午与10月3日上午,与许昌县及襄城县的各级领导、农口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村干部代表进行了座谈。   

    2011年11月25日:我校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入研讨“培育大学文化、彰显办学特色”问题。座谈研讨期间,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华博士介绍了中原农村发展研究方向培育情况,结合“中心”目前发展实际、分工工作情况,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心”在培育大学文化、彰显办学特色方面需要采取的工作措施。“中心”团队成员耿硕宇博士介绍了中原农耕文化研究进展情况。

    2011年12月8日:“中心”下属大学生社团“中原三农发展研究会”誓师动员大会在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汪庆华亲自作动员报告并为“中原三农发展研究会”学生代表授旗,并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全体参会人员以“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塑造自我,锻造行动意志,释放青春激情”为口号进行了庄严的宣誓。

项目与成果

项目:

(1)刘琳娜:“科学发展中的包容性增长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年,11BKS013。(立项)

(2)横向项目:“创意农业——开心农场投资计划可行性论证”,河南金菜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结项)

(3)刘琳娜:“农民对现代农业的需求与实现路径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项目,2011年12月。(立项)

(4)马华:“‘主体多元、功能扩展’:发展现代农业公共服务”,河南省教育厅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项目,2011年12月。(立项)

成果:

(1)《许昌学院关于立足许昌加强中原农村发展研究的报告》,2011年9月7日得到许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与重视,许昌市委书记李亚、市长张国晖分别为“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做出重要批示。   

(2)许晓龙:《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盼与忧》

(3)刘  镭:《“排难促转”推动农业现代化》

(4)蔡  玻:《“主体多元、功能扩展”:发展现代农业公共服务》

(5)李兵园:《降“本”增“利”:合作组织解民忧》

(6)吴  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更应注意“难点村”治理》

(7)席军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学术报告与交流

    2011年2月28日—3月2日:我校副院长郑直教授、社科部主任刘琳娜教授一行前往华中师大政治学研究院考察调研,就遴选我校文科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兼任华中师大硕士生导师、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村研究院·河南调研基地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2011年3月31日—4月2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唐鸣教授、黄辉祥副教授一行来我校考察并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在我校设立“中国农村研究院·河南省调研基地”事宜进行了洽谈。

    2011年9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首批11名合作共建博士团成员抵达许昌学院。这些博士与许昌学院的教师以一比一的比例结对,成立“现代农业、集约化管理与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课题组”。2011年10月2日至12日,课题组23位成员将分为4个小队围绕“现代农业、集约化管理与农村公共服务”进入许昌县与襄城县8个调研点开展调研,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完成项目报告。                                                                                                

    2011年11月3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二批3名合作共建博士团成员抵达许昌学院,本批博士团成员将在两个月时间内就“创意农业——开心农场投资计划可行性”项目进行相关的调研及论证工作。

    2011年11月14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三批4名合作共建博士团成员抵达许昌学院。本批博士团成员将协助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完成首届“中原农村发展论坛”的筹备及首届“中原农村观察计划”的组织工作。

    2011年12月18日,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昌学院“特聘教授”马华博士应邀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第十期“百村讲坛”。作为南农实验一期项目总干事的马华博士以《“南农实验”:方法论的自为与理论上的探索》为题,分别从“南农实验”的缘起、过程、影响与反思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南农实验”。

    2011年12月20日:我校党委副书记汪庆华教授带领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琳娜教授、马华副教授前往云浮参加第七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云浮市委、市政府承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及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协办。会上,我校党委副书记汪庆华教授以《从政策与体制创新中探寻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为题作了专题演讲。马华的论文《以“主题多元,功能扩展”发展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荣获第七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三农研究创新奖”。

    2011年12月29-30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关心和指导下,“中心”组织召开“首届中原农村发展论坛”,邀请全国各地“三农”研究领域专家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共同分析和探讨中原地区、尤其是许昌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以及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会议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都对会议进行了相关报道。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和行政对“中心”的关怀与重视,也标志着“中心”工作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