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三农要闻 >> 正文
 
    暖暖幸福,直送农民身边——河南探索建立直通式精细化农用气象信
2011年08月25日 | 作者: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建忠 |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 【打印】【关闭

 每个乡镇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村有气象信息员;每个乡镇人口密集区建设一块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村村有气象预警大喇叭……这是河南省11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所描绘的蓝图。直达农民手中的直通式精细化气象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大大增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在今年河南省抗旱、干热风及“三夏”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粮食稳定高产出了一份力。

 

 共建乡村气象服务平台护佑粮食安全

“政府主导、气象部门承办、其他部门配合”是河南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的原则。

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对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工作表示肯定与支持,并多次听取河南省气象局王建国局长有关专项进展情况汇报。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乡村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工作会议,要求高质量完成乡村气象服务专项任务,力争成为全国气象为农服务样板省。

目前,11个试点县所在省辖市、县政府均下发了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文件;11个试点县政府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均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由县(市)政府定期督查。11个试点县共建252个高标准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成620个气象预警大喇叭、176块电子显示屏;试点县(市、区)的8000名气象信息员全部纳入省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计划。同时,试点县(市、区)还建立了直通式联系单位,开展气象服务;开展了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建设,强化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以及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

 

 设立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让农民家中听预报

   

为了将农用气象信息传递到每一户农户家里,河南省探索出了一条将技术与机制紧密结合的新路子,通过在村里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安装手机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装置和发展农村气象信息员等办法将农用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一位农户家里,打牢村级信息传递的地基。目前,全省共建成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933个、电子显示屏540个,气象预警大喇叭共建成4508个。这些电子显示屏和气象预警大喇叭可以用手机进行控制,即使气象信息员不在村里,也可以打电话或发短信发布信息,气象预警大喇叭就可以向全村广播气象信息。同时,乡镇气象服务站和县气象局也可以对其进行控制。 

截至6月底,河南省气象信息员已达43119人,其中12个省辖市每个行政村均设有气象信息员,这些气象信息员由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大学生“村官”或村干部兼任。同时,气象部门还积极探索“邮政模式”、“农村超市模式”、“安监员模式”、“农机手模式”、“专业合作社模式”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气象信息员队伍。

为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各县气象局建立与农业局、蔬菜中心、果业中心、畜牧中心、植保站、邮政公司等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组建“农业气象服务直通车”,每旬一次(非关键农时季节每月一次,出现重大突发情况可随时服务)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农村集市发放服务材料,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直通式”服务。

这些措施的实施目的就在于千方百计地将农用信息传递到农民手里,将过去靠农民主动找信息变为现在气象部门和相关部门主动将信息传递到农民手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防灾减灾能力。

 

 提供精细化农用气象信息让生产省心又省力

   

河南省气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专门制定了针对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作物的“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按月份将服务内容、服务时效、服务方式、服务范围制成表格,以便提醒农业气象工作者开展相关服务,提供精细化服务,让广大农民能够获得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气象信息。

省级“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主要关注全省性、大宗农作物服务。市县气象部门在此基础上,将其细化为更有针对性的、按旬划分的农作物气象工作历。

这些经过气象部门和专家分析和实地考察过而做出的结论能够帮助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产量。鹤壁市一名气象工作者告诉记者,以玉米为例,他们会根据其播种时间,计算积温,根据天气预报来推测玉米的精确收获期。按照准确收获期收获和不按准确收获期收获的玉米,产量可相差每亩100斤。

气象预警信息同样对农业生产帮助很大。去年9月份的一天,鹤壁市淇县裕丰果业合作社的气象信息员刘长合收到预警信息说次日有大风,赶紧通过手机大喇叭号召大家赶紧抢收果子,于是农民连夜抢收,减少了50多万元的损失。

裕丰果业合作社是一个农业气象科技园,在果园里安装有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射炮和一个四要素气象站。刘长合说,果树最怕冰雹,如果有冰雹预警,气象部门会在条件适宜的时候实施人工干预将冰雹打掉。

 

 直通式精细化气象服务长期惠民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河南省遭遇了连续干旱,全省干旱面积最大时达3430万亩,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旱保收。在这次抗旱过程中,直通式、精细化农用气象服务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成为今年河南小麦再次获得丰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2010年11月旱情初现到2011年2月底旱情解除,河南省气象局除发布69期农业气象周报、月报、土壤水分监测公报等常规定期服务产品外,还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试点成果和以往农业气象科研成果积累逐日滚动发布的格点化土壤墒情预报,逐旬进行冬小麦需水量估算,分析降水渗透深度及有效降水量,提供了精细到乡镇的气象要素预报和农用天气预报,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内涵,服务效益明显。

这些信息除供给各级领导进行决策外,还不定时地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提供,提高了农民抗旱的有效性,增强了农民信心。气象信息员张丽霞告诉记者,在抗旱保收的那段时间里,她的手机经常收到土壤墒情、干旱等级以及是否适合灌溉等这样的农用天气预报,而她会及时把这些信息通过手机大喇叭向全村广播。

在抗旱保收的过程中,气象、农业等部门提供的服务信息能够快速及时地传递到农民手里,与目前河南省积极推进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逐步在村级建立通知到户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