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三农要闻 >> 正文
 
    探索职业化管理机制 西峡“村官”干劲十足
2011年09月07日 | 作者:记者 曹国宏 通讯员 |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 【打印】【关闭

经济上有“保头”,政治上有“奔头”,退职后有“靠头”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6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经济上有‘保头’,政治上有‘奔头’,退职后有‘靠头’,干工作越来越有劲头。俺做梦也想不到,这‘村官’也能像国家干部一样干得有模有样。”8月28日,在西峡县寨根乡寨根村的香菇大棚边,村党支部书记刘卫国向记者倾吐了心声。

 为了破解困扰当前农村干部“进无门、退无保、老无养、报酬低”难题,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从2010年开始,西峡县创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专职化模式,探索实行了以“四制四化”为核心内容的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机制。即实施任职竞聘制,推行岗位专职化;实施绩效奖惩制,推行报酬工薪化;实施践诺淘汰制,推行管理科学化;实施成长激励制,推行发展持续化。并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村集体补助、乡镇补贴、县财政扶持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各负担1/4的办法,为在职村党支部书记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切实解除其后顾之忧,有效缓解了当前村干部“不想干”、“不肯干”、“不会干”的被动局面。该县自推行以“四制四化”以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呈现出了“工作热情高、工作标准高、工作质量高、工作效率高;自身形象好、团结协作好、工作业绩好、群众评价好”的可喜局面。

 较高的政治待遇、稳定的经济待遇、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领导和群众这样看重咱,要不干出个模样,咱谁也对不住。”五里桥镇黄狮村党支部书记董良玉发自内心地说。几年来,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全村发展猕猴桃基地面积达到339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6%,已成为全县最大的猕猴桃产业专业村。实施职业化管理,锻造了一批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领飞雁”,基层党组织已成为群众最可信赖的“支柱”和“靠山”。目前,该县已建成省、市级“五个好”村党支部23个,县级“五个好”村党支部188个。

 推行职业化管理,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民本意识和服务意识。村党支部书记竭尽所能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一大批道路桥涵、安全饮水、生态移民、文化娱乐等民生工程相继上马和完工,新农合、新农保、良种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2010年该县越级上访的起数和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了26%和27%。该县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显著进步县”,全省、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以‘四制四化’为核心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职业化管理,抓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化解矛盾的‘金钥匙’和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西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贺迎深有感触地说。在西峡,“村官”职业化形成了强大的“磁场效应”,已先后有18名年富力强、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红旗村党支部书记”享受乡科级干部待遇;34名村党支部书记被命名表彰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每年享受县政府特殊津贴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