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红枣开裂后落地腐烂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15日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往年白露收枣时节,“中国红枣之乡”——新郑的枣农们大都正在忙着收获大枣,但今年不同,连绵不断的降雨使得本有望丰产的新郑大枣大面积开裂、溃烂、落地,部分枣农近乎绝收,新郑大枣减产已成定局。
枝头红枣开裂 枣园遍地落枣
昨日上午10时,仍然下着中雨,地面泥泞。新郑市薛店镇王张村枣农李留智带着记者到村东自家枣园。
远远望去,近20亩的枣园里,枝繁叶茂,红枣挂满枝头,煞是喜人。但是,走进枣园仔细查看,几乎80%的红枣表面开裂,有的裂纹多达四五条,裂口深至枣核。大枣开裂的地方,果肉呈糊状,有些甚至已发霉、长毛,并发出比较浓的酒精气味,一碰就落地。枣园的地上,开裂后掉落的大枣随处可见。轻轻摇晃树干,大枣就往下跌落。
“往年白露前后,都是大枣成熟的时候,现在不但收不成,还都烂地里了!”今年43岁的李留智说,如果从坐果率上说,今年的新郑大枣已超出往年,但眼前的景象意味着“近乎绝收”,让他“哭都哭不出来”。
减产已成定局 枣农亏损严重
“至少有20年,我都没见过郑州像今年入秋这么多雨水。”今年57岁的枣农李国俊讲,8月底他们已发现有少部分大枣出现了开裂情况,但并未太在意,没想到随着雨水增多,开裂情况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
枣农李全成说,一般枣农每亩枣园每年投入都在两三千元,按照往年行情,一般每亩卖枣都能收入五六千元,“今年这样子,亏损太大了”。
昨日上午,薛店镇主管农业的冯副镇长说,他们注意到了一些枣园受损情况,但目前也没有好的挽救办法,“像这样长时间的连阴雨,我们也没想到”。
据新郑市枣树科学研究所办公室胡江涛介绍,红枣裂果为生理病害,主要原因是红枣成熟期含糖量增高,果皮弹性降低,由韧变脆,阴雨天过多地吸收水分后使果肉膨胀,使得表皮破裂,遇水酸化后往往失去食用价值。
胡江涛说,新郑红枣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今年减产已成定局,裂果没有销路,如果枣农抢收后进行加工,可能挽回一部分损失,但具体操作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