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三农要闻 >> 正文
 
    农业:从“一号文件”看我国农业政策演化
2012年03月15日 | 作者:秦军 | 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 2012 03 11 | 【打印】【关闭

  评级变动:维持(首次)评级

“一号文件”的由来。1982年中央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将农村工作作为一号文件签发,引起巨大反响。中央决定每年年初发一号文件,以显示农业政策的连续性、重要性和权威性,“一号文件”因此成例。

八十年代一号文件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文件明确了一系列重大方向性问题:如“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新发展;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取消延续了30年的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等。

2004年一号文件主题重回农业。当时的背景是:粮价低迷、农民收入停滞、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粮食产量降至4.3亿吨,03年粮价涨幅超过30%。这份一号文件的主旨非常突出,即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供应。

2004年之后一号文件的演变。2004年以来文件的主要关注点逐步从“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供应”等基础性、总量题,逐渐转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全面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结构性、效率问题。

一号文件发布前后农业股表现较好。2005年以来数据显示,农业股在1月战胜沪深300概率57,2月份战胜概率100%,加之农业股此前一个多月经历了大幅下跌,我们对1-2月(尤其是2月)行业表现相对乐观。%

维持行业中性评级。对短期表现乐观与我们近期一贯的行业观点并不矛盾,由于情绪指标(通胀)、基本面指标(子行业景气)将下行1-2个季度,仍然维持行业“中性”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