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三农要闻 农村经济 农村政治 农村文化 发展实验 实验基地 域外经验 农村发展数据库 农耕文化博物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三农要闻 >> 正文
 
    瑶族人惠州种地 有人赚25万回乡盖房(腾讯大粤网)
2016年11月07日 | 作者: | 来源:腾讯大粤网 | 【打印】【关闭

 

   十多年前,深处云南大山的张登来到广东珠三角,梦想着通过打工改变贫困的生活。起初张登是在工厂做工,然而每一年赚的钱到最后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后来他认识了叶少东,并开始在惠州种贡柑。10多年间,30多位山瑶族人从云南老家陆续来到叶少东的果园,规模已颇像一个迁徙至广东的瑶族小村庄。

   当江西脐橙、蜜桔等水果在市场走俏的时候,在惠州市惠东农村家庭长大的叶少东,经常和朋友一起做水果批发生意,并逐渐熟悉了水果市场。2009年,叶少东来到惠东县的白盆珠镇新排村,开山种贡柑。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登等人认识了叶少东,并协助他种植贡柑。

   去年贡柑的销量有25万斤,每斤3.5元,春甜桔销量10万斤,每斤3元,张登一家有十分之一的分成,除去损耗,大概是11万多。此外,他们摘一斤果有0.15元,总共35万斤果,再加上工资,张登一家人去年年底赚了25万,回家就把房子加盖几层了。张登说,至少30户瑶胞通过在山瑶脆柑基地种植脆柑,赚到第一桶金回老家盖起了新房子。图为张登老家新建的房子。

叶少东并没把瑶胞当作工人,而是管理者,瑶胞以承包的方式管理果园。头两年,是幼苗成长期,每个瑶胞的月薪是2200元;挂果后,果园承包者每人月薪1800元,每年月薪提100元,另加10%提成。此外,果园所有支出都由叶少东承担。最终,果园划分为4个不同的片区,交给不同的瑶族家庭管理。除了日常收入外,叶少东还会根据每个果场的收益进行分红。瑶胞平时就住在果园内,由于果园没有煤气,瑶胞们做饭都是靠烧柴火。为了让瑶胞们能安心工作,叶少东让他们把老家的小孩也接过来,并安排在当地上学。瑶胞平时就住在果园内,由于果园没有煤气,瑶胞们做饭都是靠烧柴火。为了让瑶胞们能安心工作,叶少东让他们把老家的小孩也接过来,并安排在当地上学。如今果园的贡柑已经陆续上市,瑶族人老赵和他的妻子正在位于半山腰的果园忙着摘果。由于贡柑一般种在一定倾斜度的坡地上,妻子摘完满满一筐果,老赵就背着满载的竹筐下山。虽然山路有点湿滑,老赵走起来似乎不怎么费劲。实际上,一筐贡柑的重量差不多一百斤,站在一旁的青年小张想背着走一下,却发现连站起来都很难。

种植贡柑总免不了病虫害的防治。即使到了收成时,贡柑还是会有裂果落果的危险。由于果园管理合理,目前这部分损失都在预料范围内。除了病虫害,恶劣的天气也是果农们害怕的。10月份刚过去的“海马”台风,让叶少东大为紧张,当天和瑶胞都是在果园待命随时准备抢修。最后台风路径几乎是擦着叶少东的果园,所幸损失不大。这年头想要种出的水果好卖,除了品质要好外,还需要在宣传上动脑筋。为此,叶少东找了专业的团队,希望能把他种植的贡柑名气打出去。在听取专业团队的意见后,叶少东把自己种的贡柑称为“山瑶脆柑”,因种植群体为瑶族四大分支之一的山瑶族人而得名。

在确立了品牌名后,团队又深挖了果园瑶胞的故事,并通过照片视频等手段传播。2015年,山瑶脆柑以其背后汉瑶互助的故事受到社会的关注,更因其清甜脆爽的品质,让袁隆平都连声称赞“好吃好甜”。

 与叶少东合作的这个团队叫“农财网”,其主导者是曾经的媒体人毛志勇。这个曾担任过南方农村报社新闻总监、总经理的报人在2015年秋天辞去公职,进入农业领域创业,山瑶脆柑是他和年轻团队的第一个产品。2015年11月,与农产业融合度较高的南方农村报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支持下,主动谋求转型,选择与上市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家以农业大数据挖掘与建模、农产品品牌智造与销售等业务为主的新企业——广州农财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就是毛志勇和原来南方农村报的同事,他们的平均年龄约30岁。近两年,媒体人创业屡见不鲜,进入农业行业的也大有人在,最著名的就是原南方都市报总经理喻华峰创立的本来生活。对于媒体人而言,农业似乎是一个既能施展产业抱负又可以抒发情怀的领域。相应的,这个行业也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然而在外人看来,毛志勇的这个转变仍非常突然。虽说近年传统媒体步入下行通道,但深耕产业的南方农村报却驶入了快车道,处于蒸蒸日上的局面。彼时,他在总经理的岗位上已干了5年,正是得心应手之时。拥有博士学位,生于70年代后期的他在年龄和学历上都存在一定优势,似乎没有理由离开体制,更没有必要冒险去创业。但毛志勇的想法不是这样,他女儿爱看的一部动画片《超级飞侠》有一句台词“是时候出发了”,常常让他有所触动。最终,他选择在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农业领域创业。毛志勇觉得,农产品特别是水果类消费市场已经出现分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的农产品支付高价,这打开了他们创业的想象空间。将优质的农产品发掘出来,进行品牌塑造和传播,树立一批“种植匠”为标杆,带动更多的大户提升农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优质优价,或将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也是他们团队的机会。

在毛志勇他们团队的努力下,山瑶脆柑的品牌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山瑶脆柑的走红,不仅让山瑶族种植者获得了更高的收益,更让这个千亩种植基地迅速成为当地的标杆,吸引了周边种植者的基地纷纷加入,并通过统一标准化管理,组建产销联盟,产业化规模初见雏形。而在瑶胞心里,出来打拼10多年,虽然已经脱贫,但他们念念不忘的,还有自己的家乡。“如果村里也能种植脆柑致富,那更多村民就不用背井离乡。” 2015年,张登尝试将脆柑树苗带回云南,在老家试种,他将学到的技术都用到新果园上,梦想在老家再造一个山瑶脆柑基地,下一代就可以不用背井离乡了。目前,张登已经在云南引种了300多棵山瑶脆柑。“云南当地的土壤、水分非常适宜种植山瑶脆柑。”张登说,不过,他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当地的气温差,容易遇到霜冻天气,对脆柑的成长挑战大。目前,叶少东他们正在培育20万棵脆柑种苗,让脆柑引种在瑶乡成为可能。